卷第十二
九会
|
二会
#第二会,叙佛在普光明殿莲华座上,显现神变,十方菩萨都来集会。
#如来名号品第七,四圣谛品第八,光明觉品第九,菩萨问明品第十,净行品第十一,贤首品第十二
|
七处
|
普光明殿
|
如來放光
|
放两足轮光
|
会主
|
文殊菩萨
|
入定
|
没有入定
|
说法
|
十信法门
|
四分结构 = 整部华严七处九会、三十九品分成信、解、行、证四个部分:
|
|
初会
|
信
|
第二至第七会
|
解
|
第八会
|
行
|
第九会
|
证
|
如来名号品第七
#第12卷 = 如来名号品第七 + 四圣谛品第八
#文殊师利菩萨承佛的威力,向众菩萨称说佛的名号,由于随应众生各别知见,遂有无量不同的名号如来为众说法。
= 第二分是「修因契果生解分」,我们简单讲「解」,这一分是解分,前面一分是信分;信、解、行、证。第三分是「托法进修成行分」,所以这是讲「行」,怎么样修行。第四是「依人证入成德分」,我们取「证」。在第二这个大单元里面总共是有四十一卷,从「如来名号品」起,一直到「如来出现品」,总共有三十一品经,四十一卷,这是第二单元。
尔时,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,始成正觉,于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,妙悟皆满,二行永绝;达无相法,住于佛住;得佛平等,到无障处;不可转法,所行无碍;立不思议,普见三世。
= 这个『二行』就是说的烦恼、所知。『达』是通达,达就是明了,清净真如是我们的真心,是我们的本性,真心本性没有相,它能现相。『住于佛住』,这个住,安住。『不可转法』,『转』是改变。佛说的法是心性里面流出来的纯正之法,不能破坏。普见三世:就是普遍见到过去世,现在世、未来世的境界,如在目前。
竭(jié) = 背举;用肩背负[shoulder]。(干涸;枯竭[dry up;drain]/穷尽[use up;exhaust]。)
阿练若/阿兰若 = Araṇya,空闲林野,即寂静处,引申其义为「静修处」,十二头陀行之一。
始(shǐ) = 开头,开始。与“终”相对[begin;start]。(刚刚;才[just,only then]/仅仅,只[only]。)
王舍城
<Rāja-gṛha>
|
释迦牟尼度化处。
#也是耆那教圣地。
#灵鹫山/耆阇崛山/崛山 = Gṛdhrakūṭa,又可意译为灵山,位于古印度王舍城西。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开示佛法,包括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经》、《般若经》,及一部份《阿含经》等。佛涅槃后,弟子们在此山下的王舍城举行第一次集结。
#摩揭陀/摩竭提 =
Magádha,王舍城从前是摩揭陀国的国都。翻成中国的意思叫「无毒害」。
|
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莫不皆是一生补处,悉从他方而共来集,普善观察诸众生界、法界、世界、涅槃界,诸业果报、心行次第、一切文义,世、出世间,有为、无为,过、现、未来。
果报/报果/业果/业报/异熟/应报/报应 =
Vipāka,世人今日所受之境,乃过去世所作业因的结果,故曰果;又为应于其业因而报者,故曰报。
心行 = 心为念念迁流者,故曰心行。又善恶之所念,谓之心行。
文义(wén yì)
= 文辞的义理、含义。
时,诸菩萨作是思惟:“若世尊见愍我等,愿随所乐,开示佛刹、佛住、佛刹庄严、佛法性、佛刹清净、佛所说法、佛刹体性、佛威德、佛刹成就、佛大菩提。
= 这个『见』应该念现,跟现在的现是一个意思,现前的现。『佛刹』是依报,『佛住』是正报,『佛刹庄严』是依报,『佛法性』是正报。所以在这个里面,这十句,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是依报,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是正报,它是间错开来的。
愍(mǐn) = 忧患;痛心的事[hardship;misery;suffering]。(怜悯;哀怜[take pity on]。)
大菩提 =
指佛菩提。又称无上菩提、佛果菩提。相对于声闻、缘觉之菩提而言。
“如十方一切世界诸佛世尊,为成就一切菩萨故,令如来种性不断故,救护一切众生故,令诸众生永离一切烦恼故,了知一切诸行故,演说一切诸法故,净除一切杂染故,永断一切疑网故,拔除一切希望故,灭坏一切爱著处故,说诸菩萨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藏、十地、十愿、十定、十通、十顶,及说如来地、如来境界、如来神力、如来所行、如来力、如来无畏、如来三昧、如来神通、如来自在、如来无碍、如来眼、如来耳、如来鼻、如来舌、如来身、如来意、如来辩才、如来智慧、如来最胜。
= 拔除一切希望故:凡是有希望,就是有贪心。无有所求,便无贪心。有贪心便有执着,有执着便不解脱,所以要拔除一切希望。在这个经里面,「十定,十通」都是等觉位,我们只要看看这个经的名词就晓得了。第七会,第七会是讲等觉跟妙觉,这里头有「十定品」,讲十定,有「十通品」,十定十通,有「十忍品」。有人讲十顶是十忍,在理上能讲得通。
“愿佛世尊,亦为我说!”
###东方金色世界>不动智佛>文殊师利菩萨
尔时,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,各随其类,为现神通。
现神通已,东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金色,佛号不动智。
= 在东方经过十个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世界,有个世界,名叫金色世界。
彼世界中,有菩萨,名文殊师利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文殊菩萨/文殊师利/文殊/曼殊室利/曼殊
|
Mañjuśrī,释迦牟尼左胁侍,以「智慧」闻名而称大智文殊菩萨。
#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、左胁侍,被称为「华严三圣」。
#因德才超群,居菩萨之首,故称法王子。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“妙吉祥”;Mañju,文殊或曼殊,意为美妙、雅致,śrī,师利或室利,意为吉祥、美观、庄严。
#文殊菩萨形像,一般为天衣天冠,顶结五髻,表佛五智,手持宝剑,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。(或手持如意,象征智慧成就)驾乘狮子,表示威严猛厉、所向披靡、无坚不摧、战无不胜。
#无量寿经、涅槃经曰妙德,无行经曰妙首,观察三昧经,大净法门经曰普首,阿目佉经、普超经曰濡首,无量门微密经、金刚璎珞经曰敬首<以上旧译>;大日经曰妙吉祥、文殊或曼殊,是妙之义;师利或室利,是头之义,德之义,吉祥之义也。
#在燃灯佛将成佛时,倒驾慈航为‘妙光菩萨’,为燃灯佛说法,如今化现为菩萨,协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。
|
五台山
|
五方佛/五方如来/五智如来 = 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,东南西北中五方,各有一佛主持。
|
||
东方
|
阿閦佛/不动佛/无动佛/宝幢如来
|
Akshobhya,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之前,曾侍奉大目如来(又译广目如来),示而萌发“对众生不生瞋恨”(“不恚有情”)的誓愿,经过累劫的修行,即于东方妙喜世界成佛。即便为人所怨恨,也不退转,不为嗔恚而动,是为“不动”。
|
南方
|
宝生佛/宝生如来/宝相如来/开敷华王如来
|
Ratna-sambhava,代表佛法微妙之德,亦即在佛法圆满中,得到无量福德、珍宝,故曰“宝生”。
|
中央
|
毗卢遮那佛/毗卢舍那佛/卢舍那佛/遮那佛/毘卢遮那佛/大日如来
|
Vairocana,意为照耀,是光明遍照的意思。
|
西方
|
阿弥陀佛/无量光佛/无量寿佛/甘露王如来
|
Amitābha,意译为“无量光”。
Amitāyus,意译为“无量寿”。
|
北方
|
不空成就佛/天鼓雷音佛/天鼓音佛/雷音王佛
|
Amogha-siddhi,密教中,转“不净”为“清净”之德之金刚夜叉明王,即为不空成就佛之化身。
|
###南方妙色世界>无碍智佛>觉首菩萨
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妙色,佛号无碍智。
彼有菩萨,名曰觉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###西方莲华色世界>灭暗智佛>财首菩萨
西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莲华色,佛号灭暗智。
彼有菩萨,名曰财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西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###北方薝卜华色世界>威仪智佛>宝首菩萨
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薝卜华色,佛号威仪智。
仪(yí) = 容止仪表[appearance;bearing]。(法度;礼法[law;moral
standard]/礼仪。仪式;礼节[ceremony;rite;etiquette]。)
彼有菩萨,名曰宝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卜(bǔ) = 古人用火灼龟甲,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,叫卜[divine]。(推断;预料[predict]/bo = 萝卜。)
天华
#天上之妙华。又人中之好华如天物者亦曰天华。
|
||
优钵罗华/忧钵罗华/优钵华<Utpala>
|
译曰青莲花。
|
|
波头摩华/钵特摩华/钵头摩华/钵昙摩华<Padma>
|
译曰赤莲花、红莲花。
|
|
拘物头华<Kumuda>
|
译曰黄莲花。
|
|
分陀利华/芬陀利华<Pundarika>
|
译曰白莲花。
|
|
瞻卜迦华/薝卜华<Campaka>
|
译曰金色花树、黄花树。
|
|
阿提目多伽华<Atimuktaka>
|
草名。译曰善思夷华,苣胜子,龙舐华。草形如大麻,赤华青叶,子可作油。亦能为香。
|
|
婆利师迦华<Vārsika>
|
花名。意译作雨时生、雨时、夏生、夏至、雨。
|
|
苏摩那华/须曼华/须曼那华<Sumana>
|
意译悦意花、好意花、好喜花、善摄意花、称意花。
|
|
曼陀罗华<Mandarava>
|
四种天花
|
译曰圆华、白团华、适意华、悦意华等。
#白莲花。
#此云适意,色香美妙,适悦人意。又云白华,清白洁净,世所未有,此即天华。
|
摩诃曼陀罗华<Mahamandarava>
|
其花大者,称为摩诃曼陀罗华。
#大白莲花。
|
|
曼殊沙华<Manjusaka>
|
译曰赤团花、蓝花、柔软花。
#赤莲花。
|
|
摩诃曼殊沙华<Mahamanjusaka>
|
#大赤莲花。
|
###东北方优钵罗华色世界>明相智佛>功德首菩萨
东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优钵罗华色,佛号明相智。
彼有菩萨,名功德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东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###东南方金色世界>究竟智佛>目首菩萨
东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金色,佛号究竟智。
彼有菩萨,名目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东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###西南方宝色世界>最胜智佛>精进首菩萨
西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宝色,佛号最胜智。
彼有菩萨,名精进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西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###西北方金刚色世界>自在智佛>法首菩萨
西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金刚色,佛号自在智。
彼有菩萨,名法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西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###下方玻璃色世界>梵智佛>智首菩萨
下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玻璃色,佛号梵智。
梵(fàn) = 草木茂盛的样子[lush]。(梵语Brahmā音译词。谓梵天也。婆罗门为梵天之苗裔而行梵法,故婆罗门亦云梵志。译作寂静、清净、净洁、离欲等。色界诸天离淫欲而清净,总名曰梵天,其中初禅天中之主曰大梵,一名梵王。)
彼有菩萨,名智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下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###上方平等色世界>观察智佛>贤首菩萨
上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有世界名平等色,佛号观察智。
彼有菩萨,名贤首,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,来诣佛所,到已作礼,即于上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,结跏趺坐。
尔时,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,承佛威力,普观一切菩萨众会而作是言:“此诸菩萨甚为希有!
“诸佛子,佛国土不可思议,佛住、佛刹庄严、佛法性、佛刹清净、佛说法、佛出现、佛刹成就、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不可思议。
= 清凉大师讲应当是脱掉了一个,还有「刹体」,前面有。第七句「佛出现」,前面讲「威德」就是这地方讲的佛出现。
“何以故?诸佛子,十方世界一切诸佛,知诸众生乐欲不同,随其所应,说法调伏,如是乃至等法界、虚空界。
= 这乐是爱好,欲是欲望。佛像这样说法调伏,乃至对着等于遍法界尽虚空界的众生,都是这样来说法,来教化。
“诸佛子,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,种种身、种种名、种种色相、种种修短、种种寿量、种种处所、种种诸根、种种生处、种种语业、种种观察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= 诸四天下(就是四大天王和四大部洲)里,佛都现出种种身、有种种名、又现种种色相。『种种修短』,「修短」是讲身量,修是长,就是现在我们讲的身高。『处所』,我们只说了大的,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,国土有染净不同。「根」是讲六根,随感现异。
修(xiū) = 修饰,装饰[embellish;decorate]。(整修;修理[repair]/修行[practise
Buddhism or Taoism]/长[long]。)
“诸佛子,如来于此四天下中,或名一切义成,或名圆满月,或名师子吼,或名释迦牟尼,或名第七仙,或名毗卢遮那,或名瞿昙氏,或名大沙门,或名最胜,或名导师。
= 这就是世尊在家的本名,悉达多,「悉达多」是梵语,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「一切义成」。一切义成,要是用我们世间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一切成就,现在人常讲的心想事成。「释迦」是能仁,仁慈。毗卢遮那是梵语,他的意思是「遍一切处」。『瞿昙』是梵语,印度话,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家时候的姓,他姓「瞿昙」,名字叫悉达多。这第一句叫「一切义成」,一切义成就是悉达多,名号很多。
吼(hǒu) = <野兽>大声叫[roar]。
第七仙 =
释迦如来之别号。释迦为过去七佛之第七,具长生不死之德,故云第七仙。
瞿(qú) = 隹,短尾鸟的总称。惊视的样子[frightened;panicstricken]。(瞿昙氏的省称。亦指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[Buddhist;Buddhism]。)
瞿昙 = Gautama/Gotama,为印度刹帝利种中之一姓,瞿昙仙人之苗裔,即释尊所属之本姓。意译作地最胜、泥土、地种、暗牛、牛粪种、灭恶。又异称为日种、甘蔗种、阿儗啰娑。
大沙门 =
佛之尊号。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= 『十千』也不是数字,全都是表法,表多。
###四天下东>善护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东,次有世界,名为善护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金刚,或名自在,或名有智慧,或名难胜,或名云王,或名无诤,或名能为主,或名心欢喜,或名无与等,或名断言论。
诤(zhèng) = “诤”字本作“争”,“诤”是后起字。直言规劝[admonish]。(假借为“争”。争论;争讼[argue]。)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南>难忍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南,次有世界,名为难忍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帝释,或名宝称,或名离垢,或名实语,或名能调伏,或名具足喜,或名大名称,或名能利益,或名无边,或名最胜。
= 宝称佛,「称」是名称,名称是宝。
帝释天/天帝释/帝释/释迦提桓因陀罗/释提桓因/因陀罗 =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,在梵语中,释迦(Śakra),意思是能够、有能力,佛教相传这是他的姓。提婆(deva),是天人、神明的意思。而因罗陀(Indra),是王者、征服者、最胜者的意思。名称意为「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」。按其原文,原应翻译为释天帝,但在汉译时,为顺从汉语语顺,将梵语顺序反转,称其为帝释天,又称帝释、释天、天帝。忉利天之主,座骑为六牙白象。他经常率领天人,与阿修罗战斗。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西>亲慧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西,次有世界,名为亲慧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水天,或名喜见,或名最胜王,或名调伏天,或名真实慧,或名到究竟,或名欢喜,或名法慧,或名所作已办,或名善住。
= 什么叫『水天』?清凉大师有注解,「水天者,水善利万物,天光净故」,这是比喻。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北>有师子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北,次有世界,名有师子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大牟尼,或名苦行,或名世所尊,或名最胜田,或名一切智,或名善意,或名清净,或名瑿罗跋那,或名最上施,或名苦行得。
= 施是布施,最上的布施是什么?法布施。
瑿(yī) = 黑色的美石[a black stone like jade]。
跋(bá) = 草中行走,越山过岭[climb over mountains]。
瑿罗跋那 =
Isvaravana,佛之声。译曰自在声,圆音。以佛之声于一音具众音故也。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过去七佛
#过去的庄严劫,未来的星宿劫也会各有千尊佛降世。过去七佛中,毗婆尸佛、尸弃佛、毗舍婆佛是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;拘楼孙佛、拘那含佛、迦叶佛、释迦牟尼佛,已经在这一贤劫出现;贤劫还会有以弥勒佛为首的996尊佛在未来出现,其中最后一位是楼至如来。
|
||
庄严劫
|
毗婆尸佛
#Vipaśyin
|
译曰胜观,种种观,种种见等。过去七佛之第一佛。
|
尸弃佛
#Śikhin
|
此云持髻。
|
|
毗舍浮佛/毗舍婆佛
#Viśvabhu
|
此云一切胜,亦云遍现,谓于诸处皆现身之意。
|
|
贤劫
|
拘留孙佛/迦罗鸠孙驮佛
#Krakucchanda
|
译曰所应断已断,灭累,成就美妙等。当于过去七佛之第四佛,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。
|
拘那含牟尼佛
#Kanakamuni
|
译曰金寂。为过去七佛中之第五佛。
|
|
迦叶佛
#Kaśyapa
|
释迦佛以前之佛也。
|
|
释迦牟尼佛
#Śākyamuni
|
华译为能仁寂默,是开创佛教的教主,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,父名净饭,母名摩耶,因为了追求真理,而出家修道成佛。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,二十九岁出家,三十五岁成道,说法四十五年,八十岁涅槃<即公元前五四三年>。
|
|
星宿劫
|
过现未三大劫中,未来大劫之名,此劫中有千佛出世。始于日光佛,终于须弥相佛。佛之出兴,如天之星宿,故名星宿劫。
|
###四天下东北方>妙观察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东北方,次有世界,名妙观察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调伏魔,或名成就,或名息灭,或名贤天,或名离贪,或名胜慧,或名心平等,或名无能胜,或名智慧音,或名难出现。
= 『息灭』,这两个字在佛法里面我们常见,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。
贤(xián) = 有德行;多才能[virtuous;talented]。(良,美善[fine;good]/有才德的人;人才[virtuous person;talented person]。)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东南方>喜乐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东南方,次有世界,名为喜乐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极威严,或名光焰聚,或名遍知,或名秘密,或名解脱,或名性安住,或名如法行,或名净眼王,或名大勇健,或名精进力。
= 「光焰」代表智慧;如果把光焰分开来讲,「光」是根本智,「焰」是后得智,「聚」,这两种不二。『性安住』,安住是不动的意思,所以性安住,真性是不动的。
焰(yàn) = 火苗[flame]。(火光;辉光[flame]/光亮[light]/燃烧[burn]。)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西南方>甚坚牢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西南方,次有世界,名甚坚牢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安住,或名智王,或名圆满,或名不动,或名妙眼,或名顶王,或名自在音,或名一切施,或名持众仙,或名胜须弥。
= 『顶』是到最尖端,当然这是指如来果地,因为等觉菩萨上面还有位次,他还没到顶,妙觉位到顶了,他上头没有,真的是无上正等正觉。『王』是取自在的意思。『持众』,持是护持,众是大众,仙人。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西北方>妙地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西北方,次有世界,名为妙地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普遍,或名光焰,或名摩尼髻,或名可忆念,或名无上义,或名常喜乐,或名性清净,或名圆满光,或名修臂,或名住本。
= 『忆念』,常常想念着,心里面真有。『无上义』就是第一义谛。『臂』是手臂,『修』是长,这个德号的意思是什么?垂手救护众生。『本』是什么?本性,儒家讲本善,佛法里头本明,智慧光明,本觉,本净。
髻(jì) = 从髟,表示与毛发有关。发髻[wispy bun;hair worn in a bun or coil]。(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。)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次下方>焰慧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次下方,有世界,名为焰慧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集善根,或名师子相,或名猛利慧,或名金色焰,或名一切知识,或名究竟音,或名作利益,或名到究竟,或名真实天,或名普遍胜。
= 『真实天』,真正究竟圆满,是这个意思。
猛(měng)
= 健壮的狗[strong dog]。(非常,甚[very]。)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四天下次上方>持地世界
“诸佛子,此四天下次上方,有世界,名曰持地。
= 「地」的意思是能生能长,能栽物,一切众生都要依地才能够生存,才能够有所作为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有智慧,或名清净面,或名觉慧,或名上首,或名行庄严,或名发欢喜,或名意成满,或名如盛火,或名持戒,或名一道。
= 如来当中的上首,这个上首是最高的,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,无上正等正觉,这是对佛极为尊敬的称呼。『意』是心想,『成』是成就,『满』是圆满,心想事成。一道是什么?一道是佛道,万法归一。这个一不是数字,数字里面的一是相对的,一道没有相对的,一道是无上道、是一乘。
面(miàn) = 甲骨文字形,里面是“目”字,外面表示面庞。“面”,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。“脸”是魏晋时期才出现,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,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“面”。脸[face]。(外表;表面[surface;top;face]/部位;方面[side;aspect]/朝向;面对;面向[face a certain direction]。)
盛(shèng) = 盛在祭器中的黍稷[grains in sacrificial
vessel]。(范围广大;广泛[popular;widespread]/旺盛;兴盛 [flourishing;prosperous]/众,多;极充足[abundant;plentiful]/chéng = 把东西放进去[laddle;fill]。)
“如是等其数十千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,如来于中,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= 大智文殊菩萨,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!你们大家要知道!在这娑婆世界中,有百亿个四天下(一个四天下,就是东胜神洲、南瞻部洲、西牛贺洲、北俱卢洲)。
###娑婆世界东>密训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东,次有世界,名为密训。
训(xùn) = 教育,教导[instruct;teach;lecture]。(典式、法则[code;rule]。)
“如来于彼,或名平等,或名殊胜,或名安慰,或名开晓意,或名闻慧,或名真实语,或名得自在,或名最胜身,或名大勇猛,或名无等智。
= 「胜」是超胜,「殊」是特殊,换句话说,无比的超胜,称之为「殊胜」。
慰(wèi) = 安慰[comfort]。
晓(xiǎo) = 天明。今专指天刚亮[dawn;daybreak]。(明白,了解[know;understand]。)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南>丰溢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南,次有世界,名曰丰溢。
丰(fēng) = 中国古代礼器,形状像豆,用以承酒觯[bean-like
vessel]。(丰满;胖[plump;full and round]/盛多。多指事物的数量[numerous]/丰厚;富裕[be rich;thick]。)
溢(yì) = 本作“益”。象水从器皿中漫出。水漫出来[overflow;brim over]。(满,充塞[be
fill]。)
“如来于彼,或名本性,或名勤意,或名无上尊,或名大智炬,或名无所依,或名光明藏,或名智慧藏,或名福德藏,或名天中天,或名大自在。
= 天中天,就是所有一切诸天里面,他是至高无上,称为天中天。
炬(jù) = 火把[torch]。(火烧;放火[burn]。)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西>离垢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西,次有世界,名为离垢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意成,或名知道,或名安住本,或名能解缚,或名通达义,或名乐分别,或名最胜见,或名调伏行,或名众苦行,或名具足力。
= 『或名意成』。成是成就,意成就。实在讲意成就了,没有一样不成就。身、语、意三业,意业是主宰,身口是为它工作的。「道」广义的,世出世间一切道理,佛法里面常讲的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没有一样你不通达明了,这叫「知道」。『力』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讲的能力,在佛法里头经典上常常讲,如来果地上有十种特殊的能力,叫十力,菩萨不能比的。十,我们知道是表法的,就是此地讲的『具足』,具足就是圆满。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北>丰乐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北,次有世界,名曰丰乐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薝卜华色,或名日藏,或名善住,或名现神通,或名性超迈,或名慧日,或名无碍,或名如月现,或名迅疾风,或名清净身。
= 『日』是太阳,『藏』是含藏。『慧日』也是佛法里头常用的,在表法里面最明显的意思是智照,智慧遍照法界。
迈(mài) = 远行[journey]。(超过,跨越[surpass]/老[old]。)
迅(xùn) = 快[quick]。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东北方>摄取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东北方,次有世界,名为摄取。
摄(shè) = 牵曳[drag]。(吸引[attract]/治理[treat]/收敛,聚[converge]。)
摄受/摄取 = 佛以慈心摄取众生也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永离苦,或名普解脱,或名大伏藏,或名解脱智,或名过去藏,或名宝光明,或名离世间,或名无碍地,或名净信藏,或名心不动。
= 「普解脱」就是一切解脱,普是普遍,没有一样不解脱,真正是得大自在。『伏藏』就像我们世间的矿藏一样,金银七宝都藏在地底下,所以菩萨名号里头有地藏菩萨。这「大伏藏」是指什么?指自己的真如本性。
伏(fú) = 从人,从犬。意思是: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。俯伏;趴下[lie prostrate]。(潜藏;埋伏[ambush]。)
伏藏(fú
cáng) = 隐藏、匿藏。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东南方>饶益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东南方,次有世界,名为饶益。
= 『饶益』,「益」是利益,「饶」是很多,丰饶。由此可知,这世界的众生必然是善根深厚,多数根熟,诸佛如来给他们做增上缘,帮助他们成就,给他们最丰饶的利益,丰饶的利益都能够从名号当中显示出来,我们看了名号也就知道。
饶(ráo) = 饱[be full]。(富裕,丰足[rich;plentiful]/厚赐;多给[grant too much]。)
“如来于彼,或名现光明,或名尽智,或名美音,或名胜根,或名庄严盖,或名精进根,或名到分别彼岸,或名胜定,或名简言辞,或名智慧海。
= 『盖』,幢幡宝盖,在佛法里面这是庄严具,一般人讲的道具,伞盖,古时候仪仗队里头一定有。它的作用是什么?晴天遮太阳,跟伞一样,比伞大,称为盖,雨天它能遮雨,除了遮阳遮雨,它还遮尘,灰尘。
辞(cí) = 诉讼,打官司[legal case;lawsuit]。(辞别;告别[bid
farewell;say good-bye to]/言辞;文辞[word;diction;speech;statement]/说讲[speak;talk]。)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西南方>鲜少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西南方,次有世界,名为鲜少。
= 这世界名字叫『鲜少』,佛法里面的名号都是表法的,看到这名号知道这世界众生缺乏的很多,也就是缺少很多,大致上总不外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,总是这两方面。
鲜(xiān) = “鱼”表类属,“羊”表味美。鱼名。(假借为鱻。鲜鱼,活鱼[live fish;aquatic food]/新鲜[fresh]/味美[delicious;tasty]/鲜艳[bright-colored;gaily-colored]/非常少,很不多[little;rare]。)
“如来于彼,或名牟尼主,或名具众宝,或名世解脱,或名遍知根,或名胜言辞,或名明了见,或名根自在,或名大仙师,或名开导业,或名金刚师子。
= 『根』是六根,这是一般上说的。六根自在,身体健康,我们常讲耳目聪明;六根如果有一根不自在,人就生病了。『大仙师』这是对佛的尊称。『开』是开启,『导』是引导,是诱导。『金刚』跟『师子』都是比喻,但是它连在一起,这两个比喻意思不一样,都是比喻智慧,「金刚」比喻根本智,「师子」比喻后得智。
开导(kāi dǎo) = 启发人明通道理[enlighten]。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西北方>欢喜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西北方,次有世界,名为欢喜。
“如来于彼,或名妙华聚,或名栴檀盖,或名莲华藏,或名超越诸法,或名法宝,或名复出生,或名净妙盖,或名广大眼,或名有善法,或名专念法,或名网藏。
栴檀/旃檀 = Candana,香木名。译曰与乐。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,其山形似牛头,故名牛头旃檀[sandalwood]。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次下方>关钥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次下方,有世界,名为关钥。
= 这世界名叫『关钥』,顾名思义,这是关口这把钥匙,你有一把钥匙你就能把这关门打开。
钥(yào) = 门直闩。上穿横闩下插地上的直木[vertical bar]。(指锁[lock]/钥匙,开锁的工具[key]。)
“如来于彼,或名发起焰,或名调伏毒,或名帝释弓,或名无常所,或名觉悟本,或名断增长,或名大速疾,或名常乐施,或名分别道,或名摧伏幢。
= 「发起焰」就是智慧开了,好事情。世间人可以说六道里面的众生都有『常所』的执着,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无常所了。觉悟本,『本』,本性。这名号『断』字要有个顿号,『断、增长』,不是把增长断掉了。「断」是对恶来说的,「增长」是对善来讲的。『大速疾』就是佛法里面常常讲的勇猛精进。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」,那是对法身菩萨说的,佛门里也讲所谓上上根人,一佛乘。但是九法界里头毕竟中下根性的人多,上上根太少太少!对中下根性的人,那就要讲『分别道』,「分别道」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乘法,大乘、中乘、小乘。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###娑婆世界次上方>振音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次上方,有世界,名曰振音。
= 『振音』,「音」是法音。
振(zhèn)
= 赈济;救济[relieve]。(抖动;摇动[vibrate;shake]。)
“如来于彼,或名勇猛幢,或名无量宝,或名乐大施,或名天光,或名吉兴,或名超境界,或名一切主,或名不退轮,或名离众恶,或名一切智。
= 「境」是我们所缘的,「界」是界限。眼以色为界限,眼缘色境,耳不能缘,这里头就有界限。耳以声为境,眼没有办法缘到音声,眼不能听,耳不能见,各人缘的境界不相同;鼻以香为境界,舌以味为境界,身以触为境界,意以法为境界,能缘的是六根,所缘的是六尘。『超境界』,那就不是凡人,佛在楞严会上跟我们讲,六根互用那是「超境界」。「轮」是法轮,轮是比喻,比喻什么?比喻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教化众生,永远不退。
吉(jí) = 吉祥;吉利[lucky]。
“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各别知见。
“诸佛子,如娑婆世界,如是东方百千亿无数无量,无边无等,不可数、不可称、不可思、不可量、不可说,尽法界、虚空界、诸世界中,如来名号,种种不同;南、西、北方,四维、上、下,亦复如是。
维(wéi) = 系物的大绳[cord]。(隅,角落[corner]/几何学上指空间独立而互相正交的方位数,通常的空间有三维,平面或曲面有二维,直线或曲线只有一维[dimension]。)
四维(sì wéi)
= 指东南、东北、西南和西北四角[northeast,southeast,southwest,and northwest]。
“如世尊昔为菩萨时,以种种谈论、种种语言、种种音声,种种业,种种报,种种处,种种方便、种种根,种种信解、种种地位而得成熟,亦令众生如是知见而为说法。
= 『种种业,种种报』,这是讲示现,虽然法身菩萨有能力为一切众生现不同的身,就如同经上说的一样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。他为什么能够现种种身?业报。「种种方便」,方便是方法。『种种地位』,这个地位,就是小乘四果四向,大乘五十一个菩萨阶位。『而得成熟』,成熟是功德圆满,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