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

大方广佛华严经-四圣谛品第八


卷第十二

九会
二会
#第二会,叙佛在普光明殿莲华座上,显现神变,十方菩萨都来集会。
#如来名号品第七,四圣谛品第八,光明觉品第九,菩萨问明品第十,净行品第十一,贤首品第十二
七处
普光明殿
如來放光
放两足轮光
会主
文殊菩萨
入定
没有入定
说法
十信法门

四分结构 = 整部华严七处九会、三十九品分成信、解、行、证四个部分:
初会
第二至第七会
第八会
第九会

四圣谛品第八
#12 = 如来名号品第七 + 四圣谛品第八
#文殊师利又说娑婆世界中苦集灭道四圣谛的种种异名,和十方一切世界无量不同的四圣谛名,都随众生心,令得调伏。

###娑婆世界
尔时,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:“诸佛子,苦圣谛,此娑婆世界中,或名罪,或名逼迫,或名变异,或名攀缘,或名聚,或名刺,或名依根,或名虚诳,或名痈疮处,或名愚夫行。
= 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,这是一个大千世界。
= 『变异』就是坏苦,三苦里面是坏苦。
= 这『聚』就是八苦里面的五阴炽盛苦,这也就是我们有身。
= 这『刺』也是苦谛的别名,我们听到这句话就能感触到它是从比喻上立名的。
= 『依根』,这也从比喻上说的,像植物,植物有根,它慢慢就会生长,开花结果。苦圣谛这个根不好,这根是什么?根是贪瞋痴。贪瞋痴生长一切不善的业,感召一切不善的苦报。
(pò) = 逼近[approach](硬逼,逼迫[compelforcepress]/狭窄[narrow])
虚诳(xū kuáng) = 虚假欺骗。
(yōng) = 中医指恶性脓疮[carbuncle](喻祸患[disaster])
(chuāng) =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。痈、瘫、疽、疖等的总称[soreskin ulcer](伤口;外伤。也作“创”[wound])
“诸佛子,苦集圣谛,此娑婆世界中,或名系缚,或名灭坏,或名爱著义,或名妄觉念,或名趣入,或名决定,或名网,或名戏论,或名随行,或名颠倒根。
= 「灭坏」是说迷惑造业,把你自性本具的德能灭坏了。
= 「爱着」是有对象的,对象总不外五欲六尘。也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,我们眼见色法、耳接触音声、鼻接触香、舌接触味,接触的时候顺自己的意思,贪爱的心就生起来了,这就叫『爱着义』;不顺自己的意思,烦恼瞋恚就生起来了,也叫「爱着义」。
= 『或名妄觉念』,妄觉念不一定要有对象,就是什么?打妄想,想过去,想未来。
= 『趣入』什么地方?趣入苦果。
= 『决定』,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,这桩事情不是阎罗王的事情,阎罗王没有权,也不是上帝,上帝也没有这权,也不是佛菩萨,到底什么人决定?是你自己的业力决定的。
= 「戏」是不真实的,『戏论』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开玩笑,决定不是事实。在这地方讲意思就深,此地说的不但六道是戏论,四圣法界也不是真实。
= 『随』是随顺,『行』是行业,就是造作。
= 『颠倒根』当然不是善根,善根不是颠倒的。最简单的说法,十善是顺着性德的,十恶就颠倒了。
(xì) = 悬,挂[hang](束缚;捆绑[tiefasten])
戏论(xì lùn) = 佛教称违反真理,对善法的增长没有任何利益的言论。
“诸佛子,苦灭圣谛,此娑婆世界中,或名无诤,或名离尘,或名寂静,或名无相,或名无没,或名无自性,或名无障碍,或名灭,或名体真实,或名住自性。
= 『苦灭』跟「苦滅道」这是讲的出世间因果。「灭」是出世间的果报。
= 或名离尘:「尘」也是烦恼的代名词,尘劳烦恼,尘表面的意思是染污。
= 或名为无没:没有没落,不会堕落。
= 自性就是自体,『无自性』就是没有自体,这都是苦灭圣谛的名称。
= 或名灭:灭什么?灭烦恼,灭生死,这是「灭」的真实义。
= 体真实:这「体」是什么?法身理体。
(zhèng) = “诤”字本作“争”,“诤”是后起字。直言规劝[admonish](假借为“争”。争论;争讼[argue])
(mò) = 隐在水中[submergedrown](消失,不见;隐没[disappear]/méi = 没有,不曾,未[notno])
“诸佛子,苦灭道圣谛,此娑婆世界中,或名一乘,或名趣寂,或名导引,或名究竟无分别,或名平等,或名舍担,或名无所趣,或名随圣意,或名仙人行,或名十藏。
= 道就是出世间的因,修因证果,佛说法总是先把果为我们说出来,这是应机说法的方便。
= 大乘里面就无分别了,这是一乘,一乘就加上『究竟无分别』了,不但分别执着没有,连妄想也没有。
= 「仙人」是什么性质?这个我们要懂得。仙人离欲,他的心清净,他对于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很淡薄。
= 『十藏』也叫做「十无尽藏」,《华严经》到后面「十藏品」。或名为十藏:就是信、戒、惭、愧、闻、施、慧、念、持、辩十藏。
(dān) = 用肩挑[carry on a shoulder pole](背负[carry on one's back]/承当,承担[take upon]/肩负的责任[burdenload])
(xiān) = 仙人[celestial beingimmortal]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密训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密训世界中,或名营求根,或名不出离,或名系缚本,或名作所不应作,或名普斗诤,或名分析悉无力,或名作所依,或名极苦,或名躁动,或名形状物。
= 营是经营,求是求取,根是根本。八苦里面有求不得苦,营求根就是求不得苦。
= 『系缚』是​​从比喻上说的,好比我们一个人被绳索捆绑住了,「系缚」就是捆绑。那什么东西系缚我们,让我们出不了三界六道,苦报
= 或名为分析悉无力:就是没有力量来分析是善或是恶。
= 「躁」,浮躁;换句话说,没有定力。
= 形状物:形是什么?有形,就是有形状,「有形状皆苦也」。
(yíng) = 四周垒土而居[abide in fortified village](建造[construct]/办理[handle]/经营[operaterun]/围绕;缠绕[wind around])
(zào) = 性急,不冷静[rashimpetuous]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密训世界中,或名顺生死,或名染著,或名烧燃,或名流转,或名败坏根,或名续诸有,或名恶行,或名爱著,或名病源,或名分数。
= 第一句『顺生死』,生死是六道轮回,随顺生死的业因。
= 「染」是污染,「著」是著了相,严重的染污就是著。
= 「烧然」都是形容烦恼,但是只有相当程度觉悟的人,他才能够理解。
= 业在『流转』,就是因果。
= 什么是「败坏根」?十恶就是败坏根。
= 『诸有』是阿赖耶识里面有了种子,这个「诸」就是六道,有了六道的种子,当然也有十法界的种子。这些种子习气是过去无始劫以来薰习,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面,我们这一生得继续,接着过去生中这些业习,遇到缘它就起现行,现行就是说六道的果报。因此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无一不是与过去世息息相关。
= 这个「分」,《宋藏》写作「名」,名数、名称的名。名跟分很接近,名数比较好讲,『分数』也是名数的意思,这是属于所知障。分别执著名相、数量。
(rǎn) = 使布帛等物着色[dye](熏染;影响[influence]/污染,沾染[be contaminated by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密训世界中,或名第一义,或名出离,或名可赞叹,或名安隐,或名善入趣,或名调伏,或名一分,或名无罪,或名离贪,或名决定。
= 第一义是什么?第一义就是真心、就是本性。
= 或名为善入趣:善于入向正觉之处。
= 理总是一个,称之为「一分」。世出世间,理都是一个,十法界的理也是一个。所以宗门大德说,「识得一,万事毕」。
= 『决定』成就无上菩提。
(yǐn) = 藏匿;隐蔽[hidescreenshieldvover](用同“稳”。安稳;稳定[steadysedatestable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密训世界中,或名猛将,或名上行,或名超出,或名有方便,或名平等眼,或名离边,或名了悟,或名摄取,或名最胜眼,或名观方。
= 或名超出:这个「超出」是对三界六道来说的,对十法界来说的。
= 或名有方便:「方」是方法,「便」是便宜,诸佛菩萨确确实实有方法,有最适合的方法,便就是最适合的,「方便」的意思就是最适合的方法。
= 离边:「边」是两边,换句话说,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矛盾、对立。「离边」,永远离开矛盾、离开对立。
= 『了』是明了,『悟』是觉悟。
= 「摄取」一切众生,或者说「摄取」一切有缘众生。
= 观方是遍观四方,四方就是四圣谛,就是代表四圣谛。
(měng) = 健壮的狗[strong dog](非常,甚[very]/勇猛;威猛[valiant])
“诸佛子,密训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最胜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最胜世界中,或名恐怖,或名分段,或名可厌恶,或名须承事,或名变异,或名招引冤,或名能欺夺,或名难共事,或名妄分别,或名有势力。
= 或名分段:这个「分段」是讲生死,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说,生死有两种:一种是分段、一种是变易。我们可以说,我们的肉体是分段,我们的神识是变易。神识就是现在东西方都是这个说法,叫灵魂,灵魂没有分段生死,它有变易生死。
= 可厌恶:「恶」也是讨厌,什么时候你能对这个娑婆世界、六道轮回、十法界感到厌恶了,这是个好事情。
= 或名为变异:就是把好变坏,这也是苦。
= 或名为妄分别:是虚妄的分别,不是眞实的分别。
= 或名为有势力:这种苦有大势力,能够指挥一切,支配一切。
(è) = 过失[fault](丑陋[ugly]/凶暴;凶猛[fierce]/坏;不好[bad]/污秽;肮脏[dirty]/讨厌;憎恶[loathehate])
(yuān) = 屈缩;不舒展[bend](枉曲,冤屈[injusticewrong]/通“怨”。冤仇,仇敌[foeenmityhatredrancour])
(qī) = 欺骗[deceivecheat](欺压,欺侮[bully])
(shì) = 权力;权势[power and authoritypower and influence](力量;威力[forceinfluence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最胜世界中,或名败坏,或名痴根,或名大冤,或名利刃,或名灭味,或名仇对,或名非己物,或名恶导引,或名增黑暗,或名坏善利。
= 「败坏」自己的性德。或名为利刃:这个苦集圣谛是最锋利的刀刃,对人害处很大。
= 或名为灭味:因为有烦恼时,吃东西时也没有味道了。
= 或名为非己物:这种烦恼本来不是自己的,而是从外来的。
= 『善』是好的,『利』是利益,把「善利」都破坏,这就是不善的因,所以才有苦谛,有苦报。
(rèn) = 小篆字形,在刀上加一点,表示刀锋所在。刀口,刀锋[knife-edgeblade]
(chóu) = 同伴[companion](怨恨[hatredresentment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最胜世界中,或名大义,或名饶益,或名义中义,或名无量,或名所应见,或名离分别,或名最上调伏,或名常平等,或名可同住,或名无为。
= 或名为大义:它的义理是最大的。
= 义中义就是大义,大义就是义中义。
= 可以同住,跟谁同住?十方一切诸佛如来。
= 『为』是什么?造作。最高境界里头,决定没有造作这一桩事情,不但没这桩事情,念头都没有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最胜世界中,或名能烧燃,或名最上品,或名决定,或名无能破,或名深方便,或名出离,或名不下劣,或名通达,或名解脱性,或名能度脱。
= 或名为能烧然:能把无明烦恼烧掉。
= 或名为决定:决定修行这个道,不应该生怀疑心。
= 或名为无能破:这个道比金刚还要坚固,谁也不能破坏它。
= 或名为不下劣:修道人,要有高尚的道德,要有清高的思想。不要有下劣的行为,不要有下劣的想法。
(pǐn) = 从三口。口代表人,三个表多数,意即众多的人。众多[numerous](事物的种类[species]/等级[grade])
(liè) = 弱;小[weaksmall](不好;低劣[badevil],与“优”相对。)
“诸佛子,最胜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离垢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离垢世界中,或名悔恨,或名资待,或名展转,或名住城,或名一味,或名非法,或名居宅,或名妄著处,或名虚妄见,或名无有数。
= 或名为资待:资助他等待来受苦。
= 这个『展转』就是讲到轮回,果会变成因,因又会变成果,因果永远的在转变,不停的在转变,速度非常快,快到我们没有办法觉察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。
= 城是城堡,这个『住城』我们想想看,就不自由了,你就受了拘束。这个城堡是什么?是六道轮回。三界,确实六道是个大城,大城里头还有小城,色界是个小城,欲界是小城里头还有个小城,你不容易超越。说个不好听的话,这个城就像监牢狱一样,住在这个里面是什么人?犯罪的人。六道确实是个监牢狱,住在这里面人都不自在。
= 这「一味」就是苦味,就是世尊在经论里面常常提示我们的,三界统苦,三界火宅。觉悟的人、有智慧的人他看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所谓的乐只是苦暂时稍停而已。
= 佛在《法华经》上说「三界火宅」,这个说法跟前面的「住城」意思是相通的,但是前面有住城,如果我们把六道看作是个城,我们这个欲界就是宅。
= 『着』是执着,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,不但你所著处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,能执着那个念头也是虚妄的,能所都不是真的;换句话说,真的是很冤枉。
= 前面「妄着处」说的是所著,虚妄;『虚妄见』这一句是讲能着,能分别、能执着这个见解是错误的。
= 这个『无有数』是从时间上讲的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我们常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,生生世世,生死轮回没完没了,苦谛,真苦。
(zī) = 钱财[moneyfund](资助;供给[provide])
(dài) = 等待,等候[wait for](对待[treatdeal with]/暂时停留[stay])
(zhǎn) = 从尸,与人体动作有关。转动[turn](舒展;伸展[stretch])
展转(zhǎn zhuǎn) = 翻身貌。多形容卧不安席[toss about <in bed>]/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[pass through many hands or places]
(zhái) = 住所;住处[residencehouse](居,居住[reside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离垢世界中,或名无实物,或名但有语,或名非洁白,或名生地,或名执取,或名鄙贱,或名增长,或名重担,或名能生,或名粗犷。
= 或名为无实物:烦恼无明都是虚妄而生,虚妄而灭,是没有实在的东西。
= 「但有语」是空话,没有实际。可是我们晓得,即使是但有语,后面依然有果报。
= 或名为非洁白:集是有染污的东西,而非洁白的。
= 或名为生地:出生在有烦恼的地方。
= 「执」是执着,「取」是取相,确确实实六道众生不能避免的。
= 这『能生』,我们一看就知道,能生苦果。
= 世间六道众生,所造的一切业都称为『粗犷』。六道众生要跟菩萨、声闻相比,可以说皆是粗心大意。
(yǔ) = 谈论;议论;辩论[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](说的话[spoken languageword])
(bǐ) = 五百家<周代户口单位>[five hundred families](采邑;小邑[citysmall city]/小;狭[smallnarrow]/边邑;边境[border]/见识浅薄,行为低下[mean])
(guǎng) = 犬凶恶,凶猛[angry and untamable](粗野[rude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离垢世界中,或名无等等,或名普除尽,或名离垢,或名最胜根,或名称会,或名无资待,或名灭惑,或名最上,或名毕竟,或名破印。
= 或名无等等:出世间果。「无等」,等是等于,没有跟他相等的,无等。后面又加上一个等,「无等等」,小乘的极果,无等;再加个等,那是大乘极果,有这意思。
= 『最胜根』就是这根能生最胜法,最胜法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寂灭之法。
= 或名为称会:称扬赞叹诸佛,来参加一切法会。
= 「资」是资助,「待」是等待。资助跟等待是什么?是业习烦恼,你有业习烦恼,你总是在等待着果报。
= 『毕竟』就是究竟的意思,这也是达到最高的果位,跟前面讲的「最上」意思是一样的。
= 这「印」是什么?我们讲印模,古时候用腊做的,腊容易雕。照见五蕴皆空那就是此地印破的意思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离垢世界中,或名坚固物,或名方便分,或名解脱本,或名本性实,或名不可毁訾,或名最清净,或名诸有边,或名受寄全,或名作究竟,或名净分别。
= 或名为坚固物:这道最坚固,犹如金刚物。
= 或名为方便分:这道最方便,人人有分,谁修谁就能成就。
= 或名为本性实:道的本性是实在,不是虚妄。
= 或名为诸有边:能离开三界二十五有,到边上去。
= 或名为受寄全:凡所寄托于它的,一定能保护,得到安全,不受损失。
= 净分别:显示不是染分别。他的分别是从众生那边来的,不是从自己来的,自己决定没有分别,所以叫「净」。
(zǐ) = 毁谤,非议[caluminateslander]
(jì) = 寄居[live away from homevisit](委托,托付[entrust])
“诸佛子,离垢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丰溢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丰溢世界中,或名爱染处,或名险害根,或名有海分,或名积集成,或名差别根,或名增长,或名生灭,或名障碍,或名刀剑本,或名数所成。
= 「爱染」就是苦。世间人实在说,觉悟的不多,只要你有爱,只要你有染,这染是染着。什么叫染?你心里头有了,就叫做染。
= 身语意就是「险害根」。
= 或名有海分:不入一真法界,「有海分」,你就有「有」。「海」是比喻,比喻深广无限。「有」,用最浅显的话来说,就是你有因,有因遇到缘,当然你就有果。这要范围缩小来讲就是六道,「二十五有」没有出六道。
= 苦,也叫做『差别根』,换句话说,如果一切无差别,苦就没有了。
(xiǎn) = 地势高低悬殊,难以通过[be rugged and rough](地势险峻、危险 [high-abrupt]/要隘,险要的地带[a place difficult of accessnarrow pass]/邪恶[viciousvenomousevil])
(shǔ) = 点数;计算[count](数目;数量[figurenumber]/几个,若干[a fewseveral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丰溢世界中,或名可恶,或名名字,或名无尽,或名分数,或名不可爱,或名能攫噬,或名粗鄙物,或名爱著,或名器,或名动。
= 或名名字:「名字」什么意思?有名无实。六道凡夫有一等迷失自性重的人,执著名字相,执着言说相,造成严重的苦果。
= 集谛里面讲的『无尽』,这意思就不是正面的。集谛,换句话说,是造业。造业无量无边,这就是无尽的意思。
= 「分」是分别,「数」是头数,跟上面一个名词「无尽」意思相同。
= 或名为不可爱:这个集,是不可贪​​爱的。
= 或名为能攫噬:这个集,能搏斗,能咬吞,犹如禽兽攫噬,能吞食智慧和生命。
= 或名为粗鄙物:这个集,是很卑鄙、很下贱的东西。
= 「器」,通常我们看到这字就想到器皿,器皿它有用途。佛菩萨用这字用这名来形容造作,造作的业在阿赖耶里面成为种子,这种子就像器一样,遇到缘它就起现行;不遇到缘的话,始终存在,它不会消失。
= 世尊告诉我们,真心本性不动。『动』从哪里来的?「动」从不动里面变现出来的。动是无明,动是烦恼。
可恶(kě wù) = 令人厌恶恼恨[abhorrentabominabledetestableloathsomeodious]/憎恶[abhorabominateloathebe disgusted at]
(jué) = 鸟用爪迅速抓取[snatch](夺取[grabseize])
(shì) = [bite]([devourswallow])
(qì) = 器具[utensilimplementappliance](泛指用具[utensilapparatus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丰溢世界中,或名相续断,或名开显,或名无文字,或名无所修,或名无所见,或名无所作,或名寂灭,或名已烧尽,或名舍重担,或名已除坏。
= 或名为相续断:不相续就是断,断什么?断生死的流转。
= 「相续断」跟「开显」是一体的两面,相续断,烦恼习气断尽,开显是自性开显了。
= 或名为无文字:实相(无相)的法门,没有一切文字可以来代表。
= 或名为无所修:就是他的修行已经达到极处,没得修了,也就是他的修行圆满了。
= 这『见』是见解,「见」就是分别。不必说如来果地了,法身菩萨已经真正做到离妄想分别执着,已经离了,那就是『无所见』。
= 或名为已烧尽:已经把一切烦恼烧尽。
= 或名为已除坏:已经把坏的除去,留下来完全是好的。
(xù) = 连接起来,接上[link](继续[continue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丰溢世界中,或名寂灭行,或名出离行,或名勤修证,或名安隐去,或名无量寿,或名善了知,或名究竟道,或名难修习,或名至彼岸,或名无能胜。
= 寂灭行:「行」是讲的行为,行为归纳不外乎三大类:身、语、意;身体的造作,口的言语,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。
= 或名为安隐去:很安隐的去到圣人的果位。
= 『无量寿』原来是果报,现在在道谛里面,那是因行,因行用果德的名号,这意思也很深。把这当作你学习的方向、目标,你一定认真努力获得,这获得就是佛法里面讲「证」。
= 或名为善了知:善于了知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。
= 或名为无能胜:没有其他法能胜过这个道。
“诸佛子,丰溢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摄取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摄取世界中,或名能劫夺,或名非善友,或名多恐怖,或名种种戏论,或名地狱性,或名非实义,或名贪欲担,或名深重根,或名随心转,或名根本空。
= 能劫夺:「劫」是盗匪抢劫,「夺」是夺取。经论里面常讲,法身、般若、功德、法财,自性里面本来具足,无量无边,那是性德,不是修来的,真正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为什么现在都没有了,贫穷困苦到这样的程度。
= 或名为非善友:这个苦,不是良善的朋友,而是恶知识。
= 或名为种种戏论:这种苦,会令众生造出种种戏论。
= 或名为非实义:『义』是义理,这不是真实的。虚假不实,你就看破了,看破之后贵在放下,就是说这个世间一切法都不能放在心上。
= 或名为深重根:要是深根,很不容易拔除,都是形容苦报。
= 理如是,事也如是,六道果报、因缘都是『随心转』。心随着烦恼习气转,随着妄想分别执着转,就把一真法界转变成十法界。
= 『根本空』是从性上讲的,从体上讲的,佛法里头常讲万法皆空。
(jié) = 威胁;威逼[threatencoerce](抢夺;强取[plunderraidrob])
(duó) = 丧失[lose](强取[seizerob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摄取世界中,或名贪著,或名恶成办,或名过恶,或名速疾,或名能执取,或名想,或名有果,或名无可说,或名无可取,或名流转。
= 这一段是讲「集谛」,前一段讲的是果,这一段讲的是因;有果必有因,有因必有果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,因果绵延无有穷尽。
= 或名恶成办:「成」是成就,「办」是办事。你成就所办的是负面的,不是正面的。再说得具体一点,这个恶,是与性德相违背的。
= 或名为过恶:无意,我们一般称为过,过失;有意的,那就是罪,罪恶。
= 或名为速疾:这个集很快要受果报,所谓「现世现报」。
= 或名为想:『想』是造业,三业里面意业,要没有「意」,身与口就静下来了。身口是执行、是行动,谁在那里指挥?「想」,意业在指挥。所以三业里面,身口意三业里头,意业是根本,身口是枝叶,像个植物一样,意是根。
= 或名为果:造了集,将来要取苦果。
= 或名为无可取:本来无可取,无可取里头你要取,错了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摄取世界中,或名不退转,或名离言说,或名无相状,或名可欣乐,或名坚固,或名上妙,或名离痴,或名灭尽,或名远恶,或名出离。
= 或名为不退转:已经证得寂灭之乐,所以不退转。
= 或名可欣乐:这是形容你证得、修行,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涅槃,可贺可喜,你自己法喜充满。
= 或名为坚固:灭谛犹如金刚之坚固,无能破坏。
= 或名离痴:「痴」是愚痴,是无明,是迷惑颠倒的根,无明烦恼。
(zhuàng) = 犬形。引申为形状,形态[formshape](情形;状况[statecondition]/诉状[plaint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摄取世界中,或名离言,或名无诤,或名教导,或名善回向,或名大善巧,或名差别方便,或名如虚空,或名寂静行,或名胜智,或名能了义。
= 或名为差别方便:就是无量的方便,差别无量无边,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无量法门。
= 或名为如虚空:道犹如虚空,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。但依着去修行,就成佛道。
= 或名为能了义:能明了一切的义理。
善巧/善权/善巧方便 = 善良巧妙之意。指佛菩萨教化众生之方法巧妙。
“诸佛子,摄取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饶益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饶益世界中,或名重担,或名不坚,或名如贼,或名老死,或名爱所成,或名流转,或名疲劳,或名恶相状,或名生长,或名利刃。
= 或名不坚:「坚」是坚固,苦圣谛这个苦果、苦报不是坚固法。
= 或名为如贼:佛经里面称为五蕴,也称为五阴。蕴是蕴集的意思,阴是盖覆的意思,把我们的真性盖覆住,使真性里面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相好,都不能够现前,所以把它比喻作贼。我们遭了贼的窃盗,把我们的财宝都偷去,这我们的损失就很大。
= 或名为生长:它这个名字是在苦圣谛里面,顾名思义我们就知道这个『生长』是苦果。
= 或名为利刃:确确实实生活在三途六道,就像生活在极锋利的刀刃上,稍稍不小心就有被割伤的苦痛。这个『利刃』当然是形容三苦、八苦。
(zéi) = 残害;伤害[cruelly injure or killharmhurt](偷窃或抢劫的人<先秦两汉用“盗”,多指偷窃者,很少指抢劫者;用贼,多指抢劫财物者,后来才指偷窃者>[thief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饶益世界中,或名败坏,或名浑浊,或名退失,或名无力,或名丧失,或名乖违,或名不和合,或名所作,或名取,或名意欲。
= 「败坏」这个名称在集谛里面,我们能够体会到,做败坏的因,感三途六道的苦报。
= 或名为退失:集能使人退失善力,退失菩提心。
= 或名为无力:这个意思是在苦因上说的。因上『无力』,就是没有智慧、没有能力降伏烦恼。
= 或名为乖违:『乖违』的意思就是与自性性德完全违背,跟前面丧失的意思相同。
= 或名为不和合:娑婆世界,尤其是此时此处,这个处就是讲的我们这个地球,在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众生实在是『不和合』。由于彼此不和,这才产生误会,产生争执,产生冲突,造成这个地球上的动荡不安,感来的天灾人祸。
= 或名为所作:所作所为都是各种的业障。
= 或名为取:这个『取』,就是十二因缘里头「爱取有」之取。我常常讲控制占有,取就是占有。取什么?总不外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。
= 或名为意欲:你心里面的欲望,就称之为『意欲』。
(hún) = 大水涌流声[surging sound](混浊[muddyturbid])
(zhuó) = 浊水[Zhuo River](液体浑浊。与“清”相对[muddyturbid])
(wéi) = 离开;背离[leavepart](违背;违反[disobeyviolate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饶益世界中,或名出狱,或名真实,或名离难,或名覆护,或名离恶,或名随顺,或名根本,或名舍因,或名无为,或名无相续。
= 或名为出狱:六道中的人,六道是个大监牢狱,六道里头确实有地狱,地狱是六道里面最苦的环境,确实只有苦没有乐。佛告诉我们三界六道总不免三大类的苦,所谓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这三大类。
= 或名为眞实:这『真实』的定义是如来无上的果德,究竟涅槃,圆满菩提,这才是「真实」。
= 覆护:覆是盖覆,也是保护的意思,保护自性,保护性德,这地方是讲到究竟圆满,比十地、等觉还要殊胜。
= 『离恶』,跟前面第二个名号叫「离难」,意思好像很接近,但是它的说法不是一样的,一样那就雷同了。「离难」是从果上说的,「离恶」是从因上讲的。
= 或名为随顺:随顺一切方便法。
= 或名为舍因:『舍因』,确实就是不落因果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饶益世界中,或名达无所有,或名一切印,或名三昧藏,或名得光明,或名不退法,或名能尽有,或名广大路,或名能调伏,或名有安隐,或名不流转根。
= 或名为达无所有:通达于无所有,一切都没有执着。
= 或名为一切印:这个「一切印」就是一法印,这个法印是什么?「实相」,唯一实相,大乘讲的。一切小乘经有「三法印」,「无常、无我、涅槃」,这是小乘经的三法印。
= 或名为不流转根:这道是不流转生死之根本。
“诸佛子,饶益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鲜少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鲜少世界中,或名险乐欲,或名系缚处,或名邪行,或名随受,或名无惭耻,或名贪欲根,或名恒河流,或名常破坏,或名炬火性,或名多忧恼。
= 险乐欲:「乐」是爱好的意思,「欲」是指的五欲六尘。贪恋五欲六尘,比什么都危险。
= 或名为随受:随着自己业力受果报。
= 或名为恒河流:好像恒河的水,常流不断。
= 或名为常破坏:常常破坏善根,使其不得生长。
= 或名为炬火性:火炬能烧伤人,能毁灭一切物。
(cán) = 羞愧[be ashamed]
(chǐ) = 耻辱,可耻的事情<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>[disgrace](羞辱;侮辱[humiliate])
(jù) = 火把[torch](火烧;放火[burn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鲜少世界中,或名广地,或名能趣,或名远慧,或名留难,或名恐怖,或名放逸,或名摄取,或名著处,或名宅主,或名连缚。
= 或名为广地:集名广地,生大苦树故。
= 或名为能趣:『趣』是趣向,意思是说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业,业能牵引我们去哪一道。苦谛里面,果是讲的六道,六道统统苦,但有轻重不相同。
= 或名为远慧:『远』是远离,『慧』是智慧,在集谛里头要这样的解释。
= 或名为摄取:『摄取』就造业,这个名称在集谛,集是世间的业因,感得世间的苦果。世间众生起心动念都离不开取,取,据为己有,取,自己全面控制,这都是「摄取」里面的意思。
= 或名为宅主:苦宅中的主人。
= 或名为连缚:『连』是连续不断,也就是生生世世。『缚』是缠缚。
(yì) = 兔子善于奔逃。逃跑[escape](闲适;安乐[leisurely]/放纵;荒淫[dissolute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鲜少世界中,或名充满,或名不死,或名无我,或名无自性,或名分别尽,或名安乐住,或名无限量,或名断流转,或名绝行处,或名不二。
= 「充满」的意思就是圆满,什么圆满?无一不圆满,这是自性的性德。
(chōng) = 从儿,育省声。育子长大成人。长,高[tall]([full])
= 或名为无自性:无自性的性就是真性,执着有一个自性就不是真性。
= 或名为分别尽:『分别尽』,就是无分别。分别是妄心不是真心,大乘经上佛说得很多,真心离念。
= 或名为安乐住:佛法中常说,除了大般涅槃之外,决定没有『安乐住』。
= 或名为无限量:在如来究竟果地,一切的限量都消失了。
= 或名为绝行处:我们就明了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,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这是究竟果地上的境界。不但没有言语,念头都不生,这才是真心本性全体的显露。
= 或名为不二:『不二』就是一,「不二」就是没有对立,就是没有分别,没有执着,没有妄想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鲜少世界中,或名大光明,或名演说海,或名简择义,或名和合法,或名离取著,或名断相续,或名广大路,或名平等因,或名净方便,或名最胜见。
= 或名为演说海:演说的道理,犹如大海之广之深。
= 或名为简择义:简别选择,『简择』是要智慧,我们一般人讲选择,精挑细选。
= 或名为和合法:万事万物的性体是法性。
= 或名为广大路:这是诸佛菩萨、声闻缘觉所走的一条大道,这条大道是成佛之道。
= 或名为平等因:平等因现出来的境界是平等果,平等果是什么?一真法界。
(jiǎn) = 竹简。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[bamboo slips](简省;简易;简单[simplesimplifiedbrief]/通“柬”。选择[select])
“诸佛子,鲜少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欢喜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欢喜世界中,或名流转,或名出生,或名失利,或名染著,或名重担,或名差别,或名内险,或名集会,或名恶舍宅,或名苦恼性。
= 或名为出生:然有「出生」,就有入灭,有出就有入,有生就有灭,生灭是苦。
= 或名为差别:凡是有所分别,就是苦。
= 或名为内险:「内」是什么?内是起心动念,念头不善,那叫真险。『险』在哪里?「险」在来生的恶报,来生的不如意。
= 或名为集会:集会种种业报,种种苦果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欢喜世界中,或名地,或名方便,或名非时,或名非实法,或名无底,或名摄取,或名离戒,或名烦恼法,或名狭劣见,或名垢聚。
= 或名为地:地能生长烦恼。
= 或名为方便:这个「方便」含义很广,善业的方便,恶业的方便。
= 或名为非时:「时」是时节因缘。在集谛里面,「非时」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讲,这个时代不好。
= 或名为摄取:把一切烦恼都摄取过来。
(shè) = 牵曳[drag](吸引[attract]/治理[treat]/收敛,聚[converge])
(xiá) = 窄,宽度、广度小[narrow]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欢喜世界中,或名破依止,或名不放逸,或名真实,或名平等,或名善净,或名无病,或名无曲,或名无相,或名自在,或名无生。
= 或名为无病:凡是违背了自性,离性德少分,少到我们平常讲的一厘一毫都是病。所以,真正的『无病』是如来果地。
= 或名为无曲:没有弯曲欺骗人之心。菩提心里面讲的直心,直心没有委曲,「直心是道场」。
(qū) = 象器曲受物之形。弯曲,不直[bentcroo-ked](理屈;理亏[wrongunjustifiable]/弯曲的地方,亦指幽深之处[bend of a river,etc.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欢喜世界中,或名入胜界,或名断集,或名超等类,或名广大性,或名分别尽,或名神力道,或名众方便,或名正念行,或名常寂路,或名摄解脱。
= 或名为入胜界:「胜」是殊胜,「入」是契入,这是道的名称。由此可知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、菩萨所行的道门,所传的道门,所弘扬的道门,无一不是「入胜界」,教导人入殊胜的境界。
= 或名为摄解脱:修道能摄取解脱。
“诸佛子,欢喜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关钥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关钥世界中,或名败坏相,或名如坏器,或名我所成,或名诸趣身,或名数流转,或名众恶门,或名性苦,或名可弃舍,或名无味,或名来去。
= 或名为数流转:「数」是多数,数数流转,无量劫来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
= 或名为众恶门:你进这个门来,你就得受苦。
= 或名為性苦:其性能就是苦。
= 或名为可弃舍:『可弃舍』这个意思就是应当要弃舍的。
= 或名为来去:『来去』就是流转。「来去」,自己作不了主,六道里头,你到哪一道来,然后到哪一道去,完全业力在操纵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关钥世界中,或名行,或名愤毒,或名和合,或名受支,或名我心,或名杂毒,或名虚称,或名乖违,或名热恼,或名惊骇。
= 「行」是行动,行动是造业。惑、业、苦,迷惑,迷惑没有造业,他不能感受果报。在佛法里面讲,迷惑是缘,造业是因。
= 或名为受支:这个『支』当作「类」讲,像十二因缘里面讲十二支。
= 或名为我心:就是我见、我爱。
= 或名为虚称:虚妄的名称。
= 或名为乖违:『乖违』是对性德来说的,与性德完全相违背,所谓是背道而驰,这就错了,准出麻烦。
= 或名为热恼:『热恼』就是烦恼,「热」,烦恼现行,心烦躁,心理决定影响生理,所以佛在经上讲得好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
= 或名为惊骇:这是讲的六道,六道里头最恐怖的『惊骇』,狭义的来说指的是地狱,地狱相现前的时候你害怕了。
(fèn) = 郁结于心;憋闷[depressed and discontented](愤怒;怨恨。同“忿”[angerfurybe indignantget angry])
(hài) = 马受惊[horse was astonished](惊骇;惊诧;惊动[be frightenedbe shocked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关钥世界中,或名无积集,或名不可得,或名妙药,或名不可坏,或名无著,或名无量,或名广大,或名觉分,或名离染,或名无障碍。
= 或名为无积集:「积集」是造作,是世间苦因。无量劫以来,积集的烦恼习气,这里面有善、有恶、有无记;无记,就是说不上善恶,称之为无记。
= 或名为无着: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我们常讲的,什么叫修行?你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,真正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就是「无着」。
= 或名为无量:智慧无量,德能无量,寿量无量(无量寿),光明无量,相好无量,不管你讲哪一样,没有一样不是无量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关钥世界中,或名安隐行,或名离欲,或名究竟实,或名入义,或名性究竟,或名净现,或名摄念,或名趣解脱,或名救济,或名胜行。
= 或名为究竟实:「实」是真实。
= 或名为入义:能入灭谛第一义 。
= 或名为性究竟:「性」也就是现代哲学里面所讲宇宙万有的本体,哲学的名词叫做「本体」,在佛法里头叫性,性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。它没有生灭,它没有真妄,它没有邪正,它没有染净、没有大小,也没有凡圣,也没有苦乐,说什么都不是。
(jǐ) = 水名,即济水[Ji River](渡过水流[cross a stream]/帮助;救助[helpassistsalve])
“诸佛子,关钥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###振音世界
“诸佛子,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,彼振音世界中,或名匿疵,或名世间,或名所依,或名傲慢,或名染著性,或名驶流,或名不可乐,或名覆藏,或名速灭,或名难调。
= 或名为匿疵:「匿」是匿藏,「疵」是病,病根所在之处。
= 或名为世间:「世」,它的本意是讲的时间,你看看这个字,中国文字是有意义的,这个字是三个十,中国人称三十年是一世。这三十年是过去十年,现在十年,未来十年,三十年称一世,代表时间。 「间」代表空间,有时候称为世界,你看经上讲的娑婆世界,界跟间是一个意思,都是代表空间的。所以,世间、世界用现在话来说,就是时空。九法界的众生都不能够离开时空,到一真法界,时空就没有了。
= 或名为驶流:驾驶生死,流转不停。
= 或名为覆藏:苦名覆藏者,藏苦因故。
= 或名为速灭:速灭一切乐,增加一切苦。
(nì) = “匚”表示有所藏。隐藏,躲藏[hide]
(cī) = 小毛病[ill](引申为过失;缺点[blemishdefectfault])
(ào) = 骄傲;傲慢无理[proudarrogant]
(shǐ) = 马行疾<>[galloping](疾速[speedy]/驾驶,行驶;驱使[drivesail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集圣谛者,彼振音世界中,或名须制伏,或名心趣,或名能缚,或名随念起,或名至后边,或名共和合,或名分别,或名门,或名飘动,或名隐覆。
= 或名为心趣: 这个地方讲的「心」,当然不是真心,这个心是妄心,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妄想、分别、执着。「趣」到哪里?趣到业报、果报,心要善就趣三善道,心要不善就趣三恶道。
= 或名为至后边:集是到后边三恶道去。
= 或名为共和合:善恶混杂在一起,共同和合。有善恶就有烦恼,有烦恼就有业障。
= 或名为门:从这个门入苦趣,这个苦趣是什么?恶道之门。
= 或名为飘动:飘荡动摇不定性。飘浮、动荡不安是世出世间无论是学业、道业、事业严重的障碍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= 或名为隐覆:这个『隐覆』是讲罪孽,造作的罪孽,总是用他的小聪明来掩饰,不愿意叫别人知道。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圣谛者,彼振音世界中,或名无依处,或名不可取,或名转还,或名离诤,或名小,或名大,或名善净,或名无尽,或名广博,或名无等价。
= 或名为转还:『转』是回头,『还』是还原。还归自性,自性就是灭谛,自性就是无上道,自性就是第一义谛。
= 或名为小:小之则无内,不容一物也。
= 或名为大:大之则无外,法界性也。
= 或名为无等价:是无价之宝,价值连城,没有可比它再有价值。
(bó) = “十”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。“尃”有分布之义。大[largebig]。与“小”相对。(宽广;广搏[extensive]/渊博,知道得多[profound])
“诸佛子,所言苦灭道圣谛者,彼振音世界中,或名观察,或名能摧敌,或名了知印,或名能入性,或名难敌对,或名无限义,或名能入智,或名和合道,或名恒不动,或名殊胜义。
= 或名为了知印:这个『印』就是印证。
= 或名为能入性:『入』是契入,『性』是真性。
= 或名为和合道:一切都和合,到圆融无碍的境界。
= 或名为殊胜义:『殊胜』是无与伦比的意思,世出世法没有能够跟它相比。
(cuī) = 折断[break](摧毁,破坏,毁坏[destroy])
“诸佛子,振音世界说四圣谛,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
“诸佛子,如此娑婆世界中,说四圣谛,有四百亿十千名。
“如是,东方百千亿无数无量、无边无等、不可数、不可称、不可思、不可量、不可说,尽法界、虚空界、所有世界,彼一一世界中,说四圣谛,亦各有四百亿十千名,随众生心,悉令调伏。
“如东方,南、西、北方,四维、上、下,亦复如是。
四维(sì wéi) = 指东南、东北、西南和西北四角[northeastsoutheastsouthwestand northwest]
“诸佛子,如娑婆世界,有如上所说;十方世界,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。
= 文殊师利菩萨,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!好像在娑婆世界中,有前边所说的十方世界。在那一切世界中,每一个世界,都有十方世界。
“十方世界,一一世界中,说苦圣谛有百亿万种名,说集圣谛、灭圣谛、道圣谛亦各有百亿万种名,皆随众生心之所乐,令其调伏。”